金融研究
金融研究
加强内部控制指引 防范信贷业务风险
发布时间:2015-01-01     作者:信贷管理部 张瑞     文章来源:   分享到:

众所周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通过信贷资金投放与运用,调剂集团内部资金余缺,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贷款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务公司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因此财务公司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信贷风险,必须加强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防范信贷业务风险。

    一、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信贷制度控制是整个信贷风险控制的物质保障,要根据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构建贯穿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监控的全程风险制度控制体系。

自今年年初以来,公司对部门设置、部门人员以及部门职责进行了调整,信贷管理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以及贷后的全部流程操作与管理。为此,我们重新梳理和修改了信贷业务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及时调整了业务办理中存在问题、部门协作不畅的制度条款,通过制度修整和流程再造对信贷风险加以控制。在今后的工作中,信贷业务人员还需理解和贯彻信贷管理相关制度,防止制度和经办两张皮,将制度实实在在落地,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控制、防范风险。

二、信贷风险的组织结构控制

金融机构必须建立信贷风险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信贷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必须采取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贷审分离原则。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要清楚合理,内部的岗位分工也要十分明确。

财务公司目前的信贷业务集中在信贷管理部门办理,公司有贷款审查委员会,对信贷管理部客户经理贷前调查报告上会审查,符合审贷分离原则。信贷管理部部门内部设置岗位有部门经理岗和客户经理岗,由客户经理专人负责每项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经办,分为主办岗和协办岗双人负责、制约,岗位分工基本明确,分工合作清楚合理。

三、信贷业务环节内部控制

信贷业务的开展包括贷款申请、贷款决策、对贷款的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检查、回收等环节。

由于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宗旨,在信贷业务开展上,市场营销手段较少,行政审批色彩较多。财务公司融资对象限制在集团成员单位内,信贷业务的受理需要得到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的审批,同时客户满足贷前调查合格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做出贷款决策,办理贷款审批流程、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等环节。此外,贷后检查是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开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有集团公司整体信用保证,财务公司的不良贷款几乎很少,因此在贷后检查环节上要求较为宽松。目前集团公司战略为“去杂归核”,我们今后应加强贷后检查的严格程度,真正分析把控信贷风险,加大对“核”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杂”类企业审慎放贷。

结合自身工作,使我认识到我们信贷业务工作中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尚需进一步改进之处,我们自身还需加强内功,将内部控制理论与思想贯彻在日后的工作流程细节中,杜绝道德风险,避免操作失误,加强内部控制的指引作用,防范信贷业务风险。